爱拿小朋友东西家长要避免大发雷霆 耐心纠正

2016/8/11 11:18:50   来源:潍坊晚报    

  儿子上幼儿园后总喜欢拿别人的东西,这让市民孙先生非常苦恼。专家表示,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麻烦,帮助孩子建立“自己的”和“别人的”这两种不同的概念。家长要帮助孩子逐渐树立正确的观念,力求让孩子健康快乐、积极向上地成长。

  案例 上幼儿园后总拿别人东西

  近日,家住潍城区鲁发名城的孙先生非常焦虑,他的儿子从上幼儿园到现在,不知何时染上了爱拿别人东西的毛病。

  孙先生得知此事,是从幼儿园老师口中了解到的。原来,他的儿子去年入园,入园后比较淘气。有一天,几个小朋友都说自己的彩笔不见了,也有的说自己铅笔不见了,老师后来得知,原来是孙先生的儿子拿了这些东西。

  幼儿园的老师还告诉孙先生,同样的事情之前也发生过。有一次,幼儿园的一名小朋友带来了一盒饼干,饼干盒里是一个包装精美的金属圆筒,小朋友吃完饼干后把圆筒放入了书包,可是在进行户外游戏后,圆筒却不翼而飞了。当幼儿园老师问起圆筒跑到谁的书包里去时,只见孙先生的儿子神色有异,之后便确认圆筒被他拿去了。

  这一系列的事件让孙先生颇为头疼。如果这样的行为发生在成人身上就是名副其实的偷窃,可当这些事情发生在只有四五岁的孩子身上时,我们能说他是偷窃吗?当然不能,非但不能说,还要慎之又慎地处理。

  观点 孩子还没有所有权概念,要宽容对待

  家住奎文区中央生活城的李女士表示,随便拿别人东西是部分小孩子的通病,但是应对此事持宽容态度。

  李女士认为,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玩,好奇心强,见到新奇的、喜欢的东西总是爱不释手,再加上孩子们的思维总被想象所左右,他们还没有形成所有权概念,一不小心就会把别人的东西藏起来占为己有,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,这种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
  家住高新区福海花园的李先生认为,小孩子老拿别人的东西,说明孩子的合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,只好拿别人的东西满足自己的欲望。这种情况应引起父母的重视,同时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也十分重要。李先生说,如果小朋友刚刚上幼儿园,妈妈还未曾给他买彩笔、铅笔和本子,当他发现这些东西除了自己没有,别的小朋友都有时,别人的东西正是自己想得到的。他发现别人可以写字、画画、涂色而自己却不能,便一定会想“那要是我的该多好”,因此,他把想要的东西统统放人自己的书包,这种愿望终于得到满足。

  李先生认为,除了以上原因外,迁就、娇惯孩子,使孩子变得任性自私,对别人的东西想要就要、想拿就拿也是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。

  李先生告诉记者,现在的孩子都生长在蜜罐里,在家中处于中心位置。对于孩子的要求,不论合理或不合理都会盲目满足,致使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,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。

  专家 严禁用“偷”字,耐心纠正孩子的行为

  潍坊天源心理研究所所长张艳青表示,针对小朋友拿别人东西的行为,应认真地找出原因,然后对症处理,问题可能就会迎刃而解了。但在处理的过程中,还应注意处理方法,凡事因人而异。

  张艳青说,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,每个家长的文化层次、素质水平也不尽相同,一旦出现问题,就要因人而异。针对不同的孩子,家长要采取不同的方法。对家长来说,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麻烦,千万不要对孩子说“偷”这个字眼,而是要帮助孩子建立“自己的”和“别人的”这两种不同的概念。在沟通的时候,家长不能大发雷霆,夸大事件的严重性,以免给孩子心中留下阴影,带来心理压力。同时,家长也不能不管不问,听之任之,助长其不良行为。若孩子小时候的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,长大后很容易铸成大错。

  张艳青告诉记者,家长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不能碍于面子,漠然处之,使孩子认识不到自己已经做错事了。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,如果孩子长大后再出现问题则追悔莫及。作为家长,要以敏锐的眼光洞察孩子的行为,用专业的理论研究孩子的心理,家长要春风化雨般地化解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种种问题,润物无声地帮助孩子逐渐树立正确的观念,力求让孩子健康快乐、积极向上地成长。

编辑:李悦    责任编辑:胡立荣

相关阅读

免责声明

1、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,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。

2、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(非中国山东网)”的信息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。

3、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、疏忽、合约毁坏、诽谤、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,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,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

4、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《网站声明》并完全同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