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信银行手机银行智能语音产品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展示“有温度”的e3金融科技服务

2018/11/6 16:11:29   来源:中国山东网    

  中国山东网潍坊11月6日讯 11月6日,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。在本次互联网大会上,中信银行展出的手机银行智能语音产品让前来体验的观众赞不绝口。

  中信银行手机银行在银行业内率先推出“点击按键”和“语言交流”两种不同的操作体验,旨在打造以e3“有用(effective)、有趣(enjoyable)、有情(emotional)”为核心的“有温度”服务新范式。

  中信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,金融科技对于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、提升金融服务效率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起着日益显著的作用。可以预见的是,人工智能将重新定义零售银行,今后将有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由机器来完成,这将降低银行运营成本,提高经营效率。

  “有温度”的e3服务新范式

  中信银行以智能语音服务为抓手,全力推动金融科技应用再深入、客户体验再提升,正在打造一场“让技术可知可感”营销战役。

  智能金融平台致力于更加“有用(effective)”。跟据国家统计局统计,截止2017年,全国人口中65周岁以上人口1.5亿,人口老龄化趋势在不断加速。借助智能语音服务,用户只需要简单的语音交互,不需要键盘操作,“动动嘴”就可以快速办理转账、理财产品购买、余额查询等金融业务。同时,通过语音导航和搜索功能,用户只需要说出想要查找的内容,就可以获得推荐结果,真正做到解放双手,一句话办理金融业务。

  通过趣味的流程互动,中信银行新版手机银行变得更加“有趣(enjoyable)”。基于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技术手段,新版手机银行会为用户提供千人千面金融服务。比如客户的信用卡账单到期了,新版手机银行会主动推送提示信息;不知道该选哪一款理财产品,“猜你喜欢”会把合适的产品推荐给合适的人;觉得和机器人说话冷冰冰的?新版手机银行加入声优、闲聊的元素,结合语音、文字、图片、导航跳转的多元化聊天模式,让交流更加生动有趣。新版手机银行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他们最需要的服务,从“服务客户”转变为“陪伴客户”。

  新版手机银行还包含了更加“有情(emotional)”的深层人性关怀。中老年人看不清手机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文字,或是觉得通过手机转账、查账流程复杂不会操作,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况。同时,根据信息无障碍研究会调查问卷显示,全国1300万视障人群中,90%具有稳定收入,追求新鲜事物,使用智能手机,并且对转账、理财等金融服务存在刚性需求。因此,中信银行在智能语音服务中加入了无障碍金融服务,可以更好的满足中老年人、帮助视障人群享受无障碍金融服务,为用户带去有“温度”的金融服务。

  根据中信银行统计,手机银行用户做转账、查账交易的比例占到70%,中信银行的智能语音服务,覆盖到了用户最常用的高频金融交易。中信银行“有温度”的服务以这种少而精的方式,普惠到更多的群体。

  智能语音带来全新人机交互

  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频繁地与智能工具交流,尤其是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。根据全球知名市场调研机构eMarketer2017年的调查数据,中国人花在智能手机上的时间每天超过2小时39分钟。与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人相比,人和智能工具的交流是一种缺乏“温度”的沟通。

  为此,中信银行将聚焦社会需求,履行社会责任,凡事从客户视角优化流程、完善机制,把提升客户满意度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不断提升服务品质,成为“有担当、有温度、有特色、有尊严的最佳综合金融服务企业”。

  中信手机银行“有用、有趣、有情”的e3服务新模式,将首先以手机银行为载体,开启智能语音入口,让用户以简单、快速、解放双手和双眼的方式获得金融服务,从根本上改变用户的传统金融服务体验,推动人机交互方式更为顺畅、自然、富有效率。

  金融服务的终极目标,是要让人们更好的生活。基于中信银行的金融服务能力,新版手机银行将积极与互联网公司、金融科技公司合作,快速切入智能语音+家居、智能语音+车载等更多智慧生活应用场景,形成产品、应用及数据的生态闭环。

  除了构建自己的智能语音服务云平台外,新版手机银行还要构建合作伙伴平台,将金融服务真正嵌入到更多具体的生活场景当中。中信银行携手腾讯云以智能音箱为载体,打造智能家居的场景,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面向市场,为用户带来全新的生活金融服务体验。

  中信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:“中信银行希望通过金融科技与专业周到的服务,帮客户节约宝贵的时间,让客户把这部分从银行节约出来的时间用来与家人相聚,与朋友欢聚。也让客户把银行传递的温馨与愉悦传递给更多的人,让大家多一些好心情欣赏生活中的美好。”

  未来,中信银行将通过手机银行、出国金融、财富管理、私人银行等领域多项产品和服务的升级,做“用心懂你”、“信守温度”的银行。

编辑:曹涛    责任编辑:温伟伟

相关阅读

免责声明

1、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,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。

2、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(非中国山东网)”的信息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。

3、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、疏忽、合约毁坏、诽谤、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,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,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

4、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《网站声明》并完全同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