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知山东记者谈|潍坊之强,从何而来?

2023/9/14 21:29:33   来源:中国山东网    

  今年5月30日,第二十四届中国(寿光)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闭幕。期间,来自大洋彼岸和祖国五湖四海的300多个重要代表团齐聚潍坊共襄盛世。潍坊人惊讶地发现,家乡的菜博会从超然的观赏盛会,早已蝶变成世界的贸易盛会,相比各种“巨型”蔬果带来的震撼,其背后巨大的市场潜力更是拉满了潍坊人的自豪感。

摄影:李俊海

  俗语说,耳闻不如目睹,真正来到潍坊就会发现,不仅蔬菜,粮食、畜禽、花卉等等,多个行业“无冕之王”大隐于市。产业发展均衡且强大,不偏科、没弱科,潍坊是妥妥的“学霸”。

  潍坊现有的现代农业、先进制造业既有高峰又有群山,大而强、全而优。寻根问源,和潍坊“与生俱来”的地理位置优势、“先天”的区域经济发展优势,有着密切关系。

摄影:孟令顺

  连接了海洋和内陆、高山和平原从宏观上说,潍坊位于山东半岛中部,北部比临渤海,拥有158公里的海岸线,在国家东部沿海城市中享有一席之地。往北,与环渤海经济圈的北京、天津、大连、秦皇岛紧密相连,在促进与京津冀、辽东半岛地区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方面,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往南,依托临沂、日照等地连接江苏、上海、浙江等沿海省份,将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辐射效能收为己用。

摄影:姜光辉

  从微观上说,潍坊是半岛城市群的地理中心,而半岛城市群是山东非常重要的经济核心区。东邻青岛、烟台,西接淄博、东营,南连临沂、日照,北濒渤海莱州湾,像这样与6个地区接壤,物资集散非常便捷的地级市,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。而且,潍坊港口后方,尤其北部沿海土地资源丰富。与多地港口相比,潍坊拥有滨海平原2657平方公里,滩涂667平方公里,为港口未来可期的发展铺开一条长卷。充足的发展空间,适于集中布局发展石油化工、海洋化工、高端装备制造等临港产业集群,吸引高端生产要素集聚。

摄影:袁彦奎

  潍坊南有巍巍的沂蒙山,北有澎湃的渤海,中有坦荡荡的大平原。秀水青山傍依着人们的美好生活,也毫不吝惜的将自身的水土区位优势,转化为发展优势,回馈给当代的奋斗者。

摄影:贾冠礼

  集合了齐文化和鲁文化、海洋文化和农耕文明潍坊的企业家身上有股“不太适合做生意的气质”,却能把企业越办越好,事业越干越大,做成全球顶尖、全国前列。究其原因,是因为齐鲁文化对商业文化产生的巨大影响,进而形成了独特的企业家精神,也就是兼具创新精神,极强的道德感、责任感和诚信观念。表现出的理念之超前、视野之广阔,尽显儒商风范。

摄影:王建军

  参天之木,必有其根,怀山之水,必有其源。看现在的歌尔、潍柴、豪迈、天瑞重工等,在全球业内极具话语权的先进制造业企业,无一不是这种精神的延续。基础好、起点高,后人赓续先贤之志,有悟性,踏实能干,最终,又让今天的潍坊,成为全国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,创出了一系列改革发展经验,服务当下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,也赢得了“全国农业看山东、山东农业看潍坊”的美誉。

摄影:郭秀伟

  紧跟山东发展方向,在“大棋”中凸显特色如何在“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”的砥砺征程中,做到“功成必定有我”,潍坊,一心成为山东的“关键子”“先手棋”。从聚焦深化新旧动能转换,提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,创新培育壮大新兴产业,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,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,潍坊将自身“新气象”融入山东发展的“大气候”,用自身新作为列阵山东发展的“生力军”。

摄影:付明皓

  潍坊旗帜鲜明地提出“拼经济”,明确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、项目建设、双招双引、恢复和扩大消费、扩大对外开放、发展数字经济、优化营商环境上的“七个加力突破”。路虽远,行则将至;事虽难,做则必成。未来可期的岁月里,潍坊的辉煌,必将继续作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一处印证。(文/刘贝贝 卢璐)

编辑:曹涛    责任编辑:徐茸

相关阅读

免责声明

1、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,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。

2、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(非中国山东网)”的信息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。

3、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、疏忽、合约毁坏、诽谤、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,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,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

4、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《网站声明》并完全同意。